首页 > 正文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王小燕——实现艺术脱贫 责任在肩 执着于心
2016-03-15 10:33:33 点击: 调整字体
两会声音:校园舞蹈的春天系列报道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校园舞蹈网两会特别报道)
“舞蹈进校园”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同样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舞蹈界大咖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校园舞蹈网共同对舞蹈界十三位大家进行了专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王小燕
王小燕,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从事舞蹈事业四十余年,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舞蹈作品。作为舞蹈艺术家,王小燕为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同样让她心系梦牵的,还有中国舞蹈教育事业。在接受中国网、中国校园舞蹈网、舞界网专访时,她说:“我真心地希望和呼吁越来越多的舞蹈艺术家可以走进中小学,用自己的艺术魅力影响青年学生,让舞蹈之花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绽放。”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施文化脱贫工程。这和王小燕一直坚持的舞蹈教育和传承的理念不谋而合,她说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在帮助农村地区文化脱贫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投身于传播舞蹈、传播美的事业中去。
王小燕——贴近人民的舞蹈家
在幼小的心灵,播种艺术的种子
在逐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进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舞蹈进校园”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生们开始接触舞蹈艺术。各个学校积极推进校园舞蹈,舞蹈培训班、舞蹈社团风起云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丰富了起来。王小燕说,这是给孩子们的未来最好的礼物,“舞蹈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孩子们在舞蹈艺术的陶冶中,会慢慢提升认识美、欣赏美的水平,这是对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激发。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舞蹈中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是于他们一生都有意义的。”
王小燕对于“舞蹈进校园”的关注,更多的着眼于那些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没有条件实现舞蹈教育全覆盖的学校。“这是一个全面发展舞蹈基础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帮助给予条件艰苦的学校,即便是没有排练场,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我们也应该积极予以帮助,让孩子们尽快接触舞蹈。”王小燕老师心中的舞蹈艺术,是最平易近人的美,是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和心灵中的灵魂,她说校园舞蹈课应该像老百姓的广场舞一样普及。要让舞蹈真正成为全民互动的艺术,第一步便是在校园里形成人人跳舞的良好氛围。
王小燕感慨的说,舞蹈是群众性的艺术,人人参与方能展现舞蹈的魅力。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们更应该倾注自己的力量,为中小学生编排更多适合他们的舞蹈,让每一个孩子可以随心起舞。舞蹈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艺术家们要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知识去打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舞蹈艺术,什么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优秀的艺术和优秀的人才伴随着学生们一同成长,用动人的艺术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在他们的心间播种希望的种子。这不仅是对孩子们最好的艺术和美的启蒙,更是舞蹈艺术最完美的传承仪式。
王小燕委员在中国舞协贵阳“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与群众共舞
传承与创新,让艺术永葆生命力
作为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王小燕,虽然早已誉满全国,在数十次在国家级、省级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但每每提及舞蹈事业,她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舞蹈的教育和传承。她说,这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研究,“我不仅要用我的舞蹈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和后辈们,可以让这份美永葆青春和活力。”
从事舞蹈事业四十余年,让王小燕对黑土地的热爱愈发浓烈。她对东北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了解这片土地背后的神秘和美丽。她在舞台上表演东北秧歌、传承东北秧歌,舞台之后,她也在致力于东北秧歌的研究与传承,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她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博大精深,要传承、发扬和创新。王小燕的代表作《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便是怀抱这样一种情怀和热情的作品,是对原有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是对东北人民热烈火辣的生活态度的最美诠释。
王小燕对于舞蹈的传承和创新,并不止步于案头的研究,更是身体力行让舞蹈走进了寻常百姓。从2013年开始,王小燕便在吉林开展了“百姓健康舞”普及活动。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创编的适合大众的舞蹈模式,“百姓健康舞”在吉林省一炮而红,成为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引领了群众文化的新时尚。“舞蹈作品的魅力在于大俗中孕育大雅,”王小燕说,舞蹈创作的优秀作品,必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必须是让老百姓发自内心觉得美的。
王小燕委员表演舞蹈《绵竹的爱》
汇聚舞协之力,让艺术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实施文化脱贫工程。而中国舞蹈家协会也一直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小燕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帮助农村地区文化脱贫方面,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王小燕指出,如今的美育教育中,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不均等化的现象。城市里的中小学等教育部门,对于推动艺术进校园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也是收效显著。但广大农村的艺术教育却相对滞后。这里面有农村地区师资缺乏、设备落后、上课率不足等诸多原因。
帮助农村地区文化脱贫,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各位艺术家们始终致力的方向。早在2004年,中国舞蹈家协会便推出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面向山区、乡镇或农村的中小学,推动舞蹈教育,让学生们在起步阶段就能接触艺术。王小燕说,美育工程深入到了农村地区的各个角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了新鲜的艺术空气,并致力于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真正做到从小接受艺术教育。
文化脱贫的工程是极为艰巨和漫长的,这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支持和给予,更是精神层面的影响和渗透。正如王小燕所说,“舞蹈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艺术追求,以敬业和奉献精神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同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规范教育市场,用责任、爱心面对孩子,少一些经济上的考量,多一些奉献精神,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的教育和传承,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文化脱贫,是实现全面扶贫战略的关键一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让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艺术和美的精神,这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使命。
“作为一个舞蹈工作者,我有这份殊荣,可以为舞蹈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扎根到人民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把中华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进一步传承和创新。我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舞蹈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舞蹈教育,让孩子们认识美、喜欢美、把生活的美跳出来。我更希望可以借助网络与新媒体多种形式,把‘中国好舞蹈’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舞蹈、喜欢舞蹈,成为创造美、欣赏美、表演美的主体,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图文:舞界)
王小燕委员带领学生表演舞蹈
(本文系中国校园舞蹈网独家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和中国校园舞蹈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中舞联盟订阅号(bjzwlm)
看中舞联盟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