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校园舞蹈网 舞蹈人物专访】独立舞者黎星:舞蹈是我的依靠、生活和诉说方式
2017-06-09 08:50:00    点击:    调整字体

黎星是湖南郴州人,童年时候的他,就显露出非凡的舞蹈才华,每当他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节奏自由跳动。黎星母亲的好朋友是业余舞蹈培训学校的老师,看到黎星活泼好动,就游说黎星妈妈,于是,他被送到舞蹈班练形体学舞蹈,从此开始了舞蹈艺术之路。

黎星 (3).JPG

黎星是个优秀的青年舞蹈演员,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凭借挺拔的身材、清秀俊朗的外形、清澈的眼眸、阳光腼腆的笑容,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再加上精湛的舞蹈技术技巧,年轻的黎星在人才辈出的中国舞蹈界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和黎星预约采访,前后差不多小半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黎星实在是太忙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排练走台合成然后演出,第二天又飞往外地,投入新舞剧的排练。在黎星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发了一张日程表提醒自己不断努力,而整个5月至6月,黎星的日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5月9日至10日《花木兰》在宁波演出;5月12日至14日,《青衣》在南京、镇江演出;5月17日《花木兰》在北京演出;5月18日《沙湾往事》在香港演出;5月20日《青衣》在杭州演出;5月24日、6月3日《许芳宜Creation Week》在台北演出;6月5日至6日《花木兰》在武汉演出;6月8日至10日《青衣》在以色列演出;6月16日至17日《一撇一捺》在芬兰演出;6月30日《yào》在太原演出……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而记者和黎星的这次采访,也是趁着舞剧《花木兰》5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在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合成之后,利用他休息和化妆的空档完成的。演出结束当晚,他从大剧院直奔机场,为第二天《沙湾往事》在香港的演出赶场。忙,已经成为了黎星的工作常态。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剧场是场久治不愈的病,在病中,我们有时间感受四季和风,果蔬和水,山峦与雾,故事与人。”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129.jpg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259.jpg

·拒绝墨守成规,起舞单飞

黎星是湖南郴州人,童年时候的他,就显露出非凡的舞蹈才华,每当他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节奏自由跳动。黎星母亲的好朋友是业余舞蹈培训学校的老师,看到黎星活泼好动,就游说黎星妈妈,于是,他被送到舞蹈班练形体学舞蹈,从此开始了舞蹈艺术之路。

当年艺考,黎星以优秀的专业成绩被北京舞蹈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同时录取,而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从中专到大学生活学习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多次在各大舞蹈比赛中摘金夺冠,显露头角。20108月毕业后,黎星也被多所院团争相录取,选择进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他,通过自己的勤奋拼搏和不懈努力,已经跳到了主要(首席)演员的位置,然而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选择离开部队,脱下军装,自由单飞,开始新的生活。黎星说,无论怎样,他都不会离开舞蹈,因为舞蹈是他的依靠、是他的生活和诉说方式。

对于离开部队,黎星说,我想离开是出于身体的饥渴——14年来,我都是一种模式去跳舞,只不过换了音乐,对我来说太可怕了。我的幸运在于比较早获得了一定成绩,但那个成绩只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下。当时只是想,我太喜欢新鲜的东西了,需要出去走一走,我也做好了一无所有的准备。”回想以前在团里的时候,周一到周五练功,周六日休息,心里很踏实;而现在只要有一天不练功,黎星反而会很心慌,他意识到单飞的他任何事情必须依靠自己身体力行2015,黎星参加98场演出,一年365天只休息了1100多趟,有时候一6个地方进行7场演出。全国巡演、两次出国比赛,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的演出,他在一年内都完成了。

 

黎星:我是一个愿意求索冒险的人,趁着自己相对还年轻,还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像高考和就业这样本应该开家庭会议讨论的“大事”,我都是很“草率”地自己就决定了。反而在一些小事上会比较犹豫,但是父母都比较尊重我的选择,我们家没有家庭会议,相对来说电话也不是很多,更多的交流,是心里想着彼此而已。

2006年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习舞,练舞,跳舞的日子很充实。学剧目、参加包括“桃李杯”在内的大大小小的比赛、演出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余粟丽老师用了8个月时间给我排了5分钟的作品《梦上云端》,慢工出细活,让我对肢体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后来张云峰老师给我排了《田野》,赵明老师编导的《小草》,丁伟老师编导的《锣》,五位风格完全不同的编导都全身心地投入指导我跳舞,身体力行地在教室和我打磨作品,使我的肢体语言和表演能力一次次得到了提升。

尤其是大学期间,我到韩国参加首尔国际舞蹈大赛,表演的是费波编舞的作品《蒲公英》拿了金奖,其实并不是奖项含金量有多高,但是这个奖项却给了我信心,充分调动了我的积极性。

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就会有个观念——比赛,通过比赛而获奖是个很好的出路或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以后,就会一直很努力地去比赛,也很幸运,在比赛过程当中证明了自己,拿到了包括首尔国际舞蹈比赛金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全军舞蹈比赛金奖、全军文艺汇演金奖、全国舞蹈比赛评委会“特别大奖”等诸多舞蹈比赛的大奖。而CCTV电视舞蹈大赛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比赛。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能让很多观众认识演员的舞台,但这种影响力无疑也会让演员在舞台上内心的波动无限加大,何况还是在比赛的前提下。比赛和一台舞剧的首演不同,在当时的我看来,比赛的功能和结果就是需要你拼尽全力想赢。所以,当每一次要登上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舞台时,我都会全力以赴,但真正站到舞台上的那一刻你会发现,还不够!这个舞台需要自己去调动一些从未触碰的神经和爆发潜在身体里的控制力。这可能就是舞蹈大赛这个舞台独特的气场所带来的。正是这种需要在高压与极短的时间内调整与释放的能力,CCTV电视舞蹈大赛成为了我从学员到演员转变的过程中一针强而有力的成长剂。记得第一次初登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舞台,央视1号演播大厅、环形的观众席上360度布满了观众的眼睛,只隔了一个小过道的正中间端坐着评委们,一转身就能看见他们严苛的眼神与不露声色的表情,似乎在告诉你,今天你必须要拿出一些绝活来才可以站上这个舞台……之后每每想起那样的时刻,就好像又闻到了当时空气里那种兴奋还夹带着一丝紧张的气味……

 

·从自由舞者到独立舞者

黎星:经历了这些主要舞蹈比赛之后发现,其实跳舞和比赛并不是一回事情,于是开始反思自己:跳舞的用意在哪?就是单纯为了比赛吗?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更多想说的东西,我在部队生活工作了14年,突然发现那种训练体系和表达方式难以满足,但你让我说清楚,我要做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因为那条路是新鲜的,我先把自己逼上绝路,再去寻找新的出路。

2015年年底,我脱了军装,让自己没有后路,因为我知道会有后来的,我也不会总是停滞的状态。而这个时期我想要做一部舞剧,就遇见了周莉亚和韩真两位导演,我真的很幸运,在最好的时间遇到这些好编导。


【视频】黎星演绎经典舞剧《沙湾往事》 高水准舞蹈塑造经典之作

之前,黎星的简历上写的是“黎星——自由舞者”,现在改成了“黎星——独立舞者”。两字的简单改动,却代表了黎星内心深处的变化。刚离开部队时,他在想,要去寻找一份自由,要去寻找身体合适的方式。而现在,黎星在想,他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自律——从训练到生活到舞蹈事业的规划。黎星所指的自律包括很全面的内容,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规划,就像一个公司一样需要正常运营起来——作为一个独立演员、一个独立舞者,跟所有人对话。

从《沙湾往事》到《丝海梦寻》,从《丝绸之路》到《青衣》再到《花木兰》,黎星接连出演了很多部舞剧,并且在每部舞剧中都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和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频繁的演出场次,必然面临体能和精力的考验,却也是对人生各种境况的体验,而他穿梭游走于不同城市,变换不同舞台人物形象,游刃有余,出色完成,其间甘苦,冷暖自知。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133.jpg

黎星出演舞剧《花木兰》剧照


黎星:累,但不辛苦,我其实也在想,要不然就少跳一些舞剧吧,但问题是,如果我不去跳,他们就演不了;其次,我也不舍得不跳,每一部作品我都是全心全意努力去排练、塑造人物形象。辛苦那么久,最好的作品就要在舞台上呈现了,当要和观众去对话的时候,你却不去了,那多不过瘾啊?我特别希望我塑造出来的人物大家能够喜欢,希望每一部舞剧作品的生命力可以长久,我会尽全力去做、去演。

脱下军装后的黎星很幸运,遇到了以细腻、细致、严谨而著称的女导演周莉亚和韩真,于是就有了黎星单飞后接的第一部舞剧《沙湾往事》,这部舞剧也是目前黎星自己最满意的一部舞剧,甚至全球巡演还跳到了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上,黎星说这部剧开启了他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2015年春节期间,该剧在北京首演时,包括黎星很多朋友在内的诸多首都观众都没有机会看到,这对于黎星而言是个不小的遗憾。201610月,广东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沙湾往事》,在陕西西安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出,最终获得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载誉之后,201612月,《沙湾往事》在北京天桥剧场继续上演了2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而在获得“文华大奖”之后,黎星一直在浙江宁波忙于排演舞剧《花木兰》。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沙湾往事》的女主演李艳超,作为黎星军艺舞蹈系的同学,甚至飞到宁波和他一起排练双人舞。正当这部剧演出接近百场的时候,在表演到不用思索都不会跳错动作的顺风顺水之时,黎星却曾萌生了放弃舞者身份的念头。

 

黎星:职业舞者经过最基础、最完整的训练体系,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要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要在舞台上得以附加能力,让塑造和表现的人物借助舞者的情绪抒发他的感情,最重要的还需要一个好的体力,需要自己去调整。我站在舞台上是全心全意地享受当下,如果你不爱舞台,你不喜欢所塑造的角色的时候,是很痛苦的。

《沙湾往事》演出快100场的时候,但凡看过我塑造的人物,大家都会觉得《沙湾往事》打磨得不错,认为我跳得很好,但有那么一两场演出,当我跳完以后,甚至不想跳舞了——那天晚上,舞台上的我拼命跳舞,想要成功进入“何柳年”这个人物角色时,总是感觉有一堵墙一直把我往外推,我敢保证,动作、控制、双人舞我都完成得很好,我的表达也是准确的,但是内心里我就是觉得今天不真实,没有走心,我是演出来的,那种感觉好痛苦啊!那天跳完以后我很沮丧,甚至萌生出不想跳舞的念头了。幸好那是第一天演出,第二天我拼命调整自己,就是那么奇妙,一个小的情绪表达,给你带入,那种感觉就像是瀑布开了一个小口,洪水就开闸倾泻而出,跳完以后那种过瘾的感觉,酣畅淋漓,真想大哭大叫,这是舞者内心的感受和职业舞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说,一个好的舞者,必须热爱舞台,先要打动自己。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155.jpg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244.jpg

·成功的舞者要耐得住寂寞

舞剧《花木兰》里的卫将军,是目前黎星所塑造的舞剧人物中最硬朗的一个角色,和《青衣》里的面瓜,《沙湾往事》里的何柳年身上的那份隐忍,包括《丝绸之路》里的行者等之前他的表达完全不一样。在黎星看来,以往大家看到的将军,威严的状态见得多了,而他想表现的是男人身上也有柔弱的一面。黎星说每次拿到角色他都会研究角色背后的故事,用心揣摩角色,然后爱上这个剧。就像和王亚彬合作舞剧《青衣》,前后看了两遍作家毕飞宇的原著小说,也看了同名电视剧,今年5月下旬,当舞剧《青衣》在江苏镇江演出时,小说原著作者毕飞宇还亲自到现场观看了舞剧版《青衣》,他非常认可黎星塑造的“面瓜”这个角色。

 

黎星:接了那么多部舞剧或现代舞剧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就是为什么说我喜欢叫做“自由舞者”,那份自律的关键是你要能“耐得住寂寞”。接演了这么多部舞剧,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部舞剧《沙湾往事》。其实在《沙湾往事》之前,也有几部舞剧邀请我担任主演,但我更看重舞剧的投入、观众愿意去看剧目的表达、舞者愿意去舞蹈排练室花时间磨合等因素。现阶段,我更愿意让大家看我的舞剧所表达出的两个字——品质。我觉得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对年轻舞者的一份要求,在审美上是有保证的。看待一个剧的品质或质感,就是看它能不能长演,如果能长演不衰,就一定有被观众喜欢的理由——舞剧作品说出了大家想要表达的心声。

这是我对自己想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目前来说我相对满意。包括后来遇到的杨威老师、周莉亚、韩真、还有王亚彬和她的《青衣》。我和谢欣一起做的现代舞《plus》《一撇一捺》,大家都是愿意花大量时间在排练室,有了这个大前提以后,我觉得舞蹈教室就是我们的自由天堂,他们在跟我聊本子、聊人物的时候,酣畅淋漓,我可以感受到思绪满天飞的过程,他们会给予我很多的空间,在他们的质感下面,用我的身体再去发光,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合作是很愉快的。

而真正打开我思路的是《沙湾往事》,这部舞剧是我离开部队以后接的第一部舞剧,真的是掉皮掉肉地从早到晚每天10多个小时排练,在广州差不多有半年的磨合,基本上每天都是要10件衣服湿透的工作量,对体能也是大考验。我告诉自己,这是我的第一部剧,也是周莉亚、韩真做的第一部剧,必须要成功,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年轻人不敢说我们有多聪明,但是我们敢说我们肯干,肯用我们的努力再加上一点点的天分,共同努力去做一件我们想做的事。在我看来,《沙湾往事》是一部中国传统舞剧,但并不是一部传统思维的舞剧,是用年轻人的思维表达传统的舞剧。


【视频】舞剧《丝绸之路》|专访黎星

黎星出演舞剧《丝绸之路》剧照

之后,我遇到了杨威老师的舞剧《丝绸之路》,包括《青衣》和这次的《花木兰》,你会发现,你对舞剧的人物表达理解以后,在每个人物上一点点地叠加。《丝绸之路》里面的行者,是玄奘的化身,是一个跨越时间鸿沟的人物,但需要在舞台一亩三分地的光圈里去表达情怀,不用事件去表达,是用肢体、细微的眼神表达,这又是另外一种过瘾,不用叙事而是新的舞剧表达方式。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让人受益匪浅的东西,当我们排练到筋疲力尽时,莉亚会用自己的方式说,我们再试一下,她再帮我们拎一下,我们就轻松跨过了一个很大的困难,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我们有拼搏的劲头,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就是1%的天才加上99%的努力,就成功了;韩真是个才女,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当我们都茫然不知人物该如何表达的时候,她会告诉你这个人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今天他会做这个动作,人物立即充满了立体感,她的文学底蕴导致了她对舞剧剧本的结构能力极强,在她身上能学到理性和感性,以及艺术稍纵即逝的美妙;亚彬和我年龄相仿,但艺术上像大姐姐一样,她之前做影视会比做舞蹈轻松,但她依然坚持舞蹈舞台上,让我感动和鼓舞。

 

黎星说觉得自己很幸运了,因为做着自己爱做的事情,而且可以成为他的事业,还可以满足他生活的要求,并且享受观众的掌声。他的生活90%都是舞蹈给予的,他也无法离开舞蹈。舞者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演出、不停地排练。简单,但很有魅力。2016年他跟许芳宜老师合作一个作品,并且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黎星说,这是许芳宜老师最后一次告别演出,意义非常深刻,而她却把上半场给了她喜欢的年轻人,她希望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这让黎星深深体会到,年轻人真的需要得到一片土壤,有机会去尝试。

 

黎星:我很幸运,在2016年的时候,跟宝岛台湾的许芳宜和国际芭蕾大师谭元元都有过合作,我们可以直面沟通,一起排练。从小学舞蹈的人都会知道她们,看过她们的视频,听过她们的讲座,但我真正接近她们时,她们对于舞蹈的那种平常心,让我惊讶。她们对于所有新鲜的东西,包括和我在排练的时候提出的一些新鲜理念,都会毫无芥蒂地放下所有来尝试,去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她们可以跳到现在,对于未知的东西,她们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永远愿意尝试用肢体去表达,积极的态度去配合。


·中国舞协“培青计划”的老熟人

可以说,黎星算得上是中国舞协推出的培青计划”的老熟人了,而他和“培青计划”的相遇属意外和巧合2014年,青年编导费波参加了中国舞协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在编导《第一束光》时力邀好友黎星加入,正是这次的机缘巧合,让黎星与培青计划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之后2015,黎星又再次两位好友谢欣周莉亚的培青计划作品——《一撇一捺》和《yào》担任主要舞者。

起初,黎星只想着自己和朋友们一起做几个舞蹈项目,最后回头一看才发现每一年自己都参加了培青计划而且还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并不是委约编导的他却早已成为了中国舞协培青计划大家庭中的一员 

 

黎星:之前费波的一个作品《第一束光》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叫我和谢欣去帮忙跳一小段,合作了一段一分多钟的双人舞,合作的过程中,突然找到了一种“就像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物体”的感觉,虽然只是个一分钟的作品,但我们却都愿意在教室里不停地磨合。2015年,谢欣说:“星,我想去德国参加比赛,我们一起去好不好?”我回答说:“好啊!”。那时候我正在排王亚彬的《青衣》,每天白天和亚彬排练,晚上和谢欣在雷动天下一起排新作品。我觉得和谢欣的合作,我们不讲意识,我们讲身体,其实你不要说现代舞就是看不懂,我们所做的现代舞,是我们在寻找肢体的表达,寻找肢体没有被开发的那一块,以及对于舞台空间的再认识,不仅是表达内容,还要表达肢体和空间几何结构的东西,也不光是美,还有身体动作,寻找规则以外不规则的部分,究竟我们的身体可以触碰出什么?也是因为和谢欣合作现代舞,她开拓出来了我另外一个思维,不是跳现代舞的思维而是我对于人生、生活上的另外一种理解,从一个固有的表达到了一个虚无的表达,那个表达你只要是真实的,是当下存在的就是有意义的。说得或许有点奇怪,但那个东西真的是我能感受得到的。我和谢欣在一起配合只有2年时间,但却像认识了多年的老友一样,能相互渗透、了解、信任,她可以用半秒时间绝对不用一秒时间躺下去,因为她知道,我的手永远放在那,当我用力的时候我永远不怕把她甩出去,舞台上,我们可以让对方有过瘾的感觉。

 

2015年谢欣带着现代舞新作《plus》和她的好朋友、舞伴黎星先后在德国汉诺威和意大利罗马举办的国际编舞赛事中斩获4项大奖。由汉诺威芭蕾舞协会主办的第29届国际编舞大赛,是欧洲最具口碑和历史悠久的四大编舞比赛之一,得到世界各地现代舞编舞的关注和参与。谢欣的作品《+&plus》从160个初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代表中国的作品,并和来自14个国家的17个作品同台角逐,最终获得了来自10个国家的舞蹈家组成的评委团的高度评价,摘得银奖和最受欢迎作品奖。值得一提的是,最受欢迎作品奖是现场观众投票决定的,这不仅证明了谢欣、黎星在编舞和表演上的不俗实力,也说明了中国现代舞的舞蹈理念深得人心,也征服了在场欧洲观众的心。而由意大利国家舞蹈学院、维也纳国际舞蹈节和华盛顿芭蕾舞团共同发起举办的国际编舞大赛,强调推崇创新的国际型编舞比赛,参赛选手不分国籍。在201514比赛中谢欣、黎星的现代舞作品+&plus,以巧妙构思和与舞伴的精湛表演,经历3天的复赛和决赛,在入围的18个作品中脱颖而出,征服评委获得第14届意大利罗马国际舞蹈比赛金奖和库奥皮奥舞蹈节奖

 

·做有国际视野的舞者,让世界看到中国舞者的风采

黎星:当你重新认识到自己,开始掌握自己的生活和节奏的时候,这就是自由,但绝不是放纵。在原来的约束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自由是值得提倡的。 

 2015一整年高强度工作让黎星觉得必须歇一下,于是他到新西兰任性地玩了一个月,跟背包客结伴搭车,蹦极、徒步,当来到海边的时候,他觉得太美了,自己的身体可以表达,就用身体和空间构图,跳了一个多小时的舞黎星说,自己是一个需要生活的人,生活是一个缓一缓往上走的出口。他不上网,不玩游戏,也不看综艺节目,不看美剧。难得的空闲时间里他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伺弄花草。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057.jpg

尽管还是一个大男孩,但是黎星的家里却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避开人多的地方,和朋友喝喝下午茶,聊聊天就是放松了。而且,他还是一个爱做饭,也会做饭的专业选手,切菜、烹饪、摆盘都让他乐此不疲,而与爱美食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更是难得的享受!黎星说,现在对于我来说很简单,就是好好享受舞蹈演员这个职业,好好享受每一次谢幕时的掌声,我要跳最好的舞蹈在舞台上得到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要去世界上最好的剧院跳舞,跟世界上最好的编导和演员们合作,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梦想。我希望做一个有国际视野的舞者,让大家看到中国舞者的样子。

微信图片_20170609191044.jpg

黎星 艺术档案】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主要演员,现以独立舞者身份探寻与更多国内国际舞蹈家以及其他门类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获得包括第四届首尔国际舞蹈大赛、第十四届罗马现代舞大赛、第二十九届德国汉诺威现代舞编导大赛、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第二届全军舞蹈比赛、桃李杯等多项大赛“金奖”,并与2011年与2013年连续两度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现以年平均量100场次的表演活跃在舞台上。

主要作品

舞蹈

《小草》《紧握手中枪》《田野》《梦上云端》《步调一致》《前人的足迹》《蒲公英》《红军蓝》《一片羽毛》+》&《plus》

舞剧

《沙湾往事》《我的草原我的梦》《霸王别姬》《丝海梦寻》《梦在桃源》《嬉皮西游》《我们的节日·七夕》《丝绸之路》《青衣》《花木兰》《第一束光》《一撇一捺》《yào》《许芳宜Creation Week》等。

获奖作品

2006年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片羽毛》获表演“金奖”.

2007年第四届首尔国际舞蹈大赛《蒲公英》获表演“金奖”.

2009年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梦上云端》获表演“金奖”.

2009年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红蓝军》获表演“金奖”.

2009年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田野》获评委会“特别奖”

2011年第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小草》获表演·作品双“金奖”.

2013年第二届全军舞蹈比赛《紧握手中枪》获表演“金奖”.

2013年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步调一致》获表演·编导·作品三“金奖”。

2014年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编导:邢时苗

 

表演经历

2010年实验舞剧《嬉戏西游》 编导:余粟丽

2010年现代舞剧《舞在桃源》 编导:张云峰·赵小刚

2011年大型舞剧《我的草原我的梦》 编导:丁伟

2012年大型舞剧《霸王别姬》 编导:赵明

2012年舞蹈诗《我们的节日·七夕》 编导:费波

2014年大型舞剧《丝海梦寻》 编导:邢时苗

2014年大型舞剧《沙湾往事》 编导:周莉亚·韩真

2016年大型舞剧《丝绸之路》  编导:杨威

2016年 舞剧《青衣》         编导:王亚彬

2017年舞剧《花木兰》        编导:周莉亚·韩真

 

(中国校园舞蹈网记者 舞界 北京采访报道)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中舞联盟订阅号(bjzwlm)

看中舞联盟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篇:“高参小”美育之花在“六一”活动中绽放
下一篇:缅怀敬爱的叶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