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倾听“两会”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戏曲进校园”为美育事业带来新活力
2017-03-13 01:02:20 点击:
历史责任,时代机遇
由中国网·美育频道,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等单位共同推出
“两会声音”
“美育——让学生更美”专题报道,这是继2016年两会特别报道
“两会声音”——“校园舞蹈的春天”系列报道之后的又一次重磅出击
——让美育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实现人的心灵教育,美育让学生更美,
我们在行动…
2017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教育界人士对中小学美育教育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一直关注中小学生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戏曲艺术进校园”。杨承志在接受全国学校美育联盟记者常青藤美育采访时,就中国戏曲传承和戏曲艺术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视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戏曲进校园”为美育事业带来新活力
“戏曲进校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杨承志曾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中提出了:“尊重文艺规律,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前提,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如此。”时隔一年后,杨承志介绍说,中国戏曲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博大精深。人们通过欣赏戏曲表演,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并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便是戏曲审美认识。中国戏曲写意性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启迪智慧的作用。人们欣赏戏曲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另外,传统戏曲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精神和倡导的报国志向、孝道、礼仪、伦理、责任等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当今各个国家都强调美育的情况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给美育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和资源。
提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地位,杨承志强调,中国的戏曲艺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
杨承志进一步指出,纵观中国戏曲史上,有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关羽;有为爱敢于反抗封建世俗的崔莺莺;有保家卫国、忠心耿耿的岳飞;有明察秋毫,为民伸冤的包青天……这些令人深刻的人物,既让观者对他们的遭遇表现出深刻的同情,也引起了自己极大的反思。戏曲正是以它饱满的人物形象,激烈的矛盾冲突,善与恶的对抗,给观者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用艺术的手法传递着时代精神,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
杨承志认为,戏曲走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重视戏曲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
杨承志提出,戏曲是感性的艺术,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戏曲艺术的道德内容有机地融化在艺术的意象形式中,润物无声地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一方面,学生通过欣赏戏曲作品来增长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优美的旋律,生动活泼的唱词,风格多样的唱腔,丰富的舞台,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杨承志说,戏剧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的精神。人创造了戏剧,戏剧也在创造着人。人的戏剧审美心理定势制约着戏剧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戏剧精神又可以不断地丰富、充实、调节着人们的戏剧审美心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定势,总是接受着历史与现实两股文化心理的左右,前者往往沉淀为一些潜在的艺术审美意趣,后者则常表现为对艺术的直接评价和取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审美心理定势,形成人们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规定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戏剧精神的性质。
杨承志还强调,戏曲走进校园,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中国戏曲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传承戏曲艺术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杨承志认为,在整体素质教育中强化审美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审美素质的教育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是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二是审美素质的教育能够激发的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三是审美素质教育所造就的智力的完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环节。
杨承志进一步提出,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广素质教育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到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然而,杨承志也指出:“能传承传统戏曲的专业剧团、经典剧目锐减,有的剧团只有十多个人,甚至演不出一台完整的传统剧目;大多数院团都面临人才断档和梯队断链困境,结构老化、行当不全、创作人才奇缺;各级各类艺术院校院系设置同质化、多而泛、大而散;再加上戏曲成果让人民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很多优秀的剧目没有更多的演出机会。”
杨承志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传承文化基因和确保文化民生、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增强传承发展中国戏曲的文化自觉,需要加大有关政策的落实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另外,杨承志建议,大力解决戏曲教育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戏曲团体中施行改革,建立与普通事业单位相区别的符合戏曲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考试机制。将戏曲类高级专业人才引进纳入复兴戏曲的范围,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杨承志艺术简历】
杨承志,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于江苏淮安师范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11月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9年起任中国作协第七届主席团成员。中共江苏省委第十届候补委员、第十一届省委委员。江苏省第九届政协委员。2011年10月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视频】美育让学生更美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倾听“两会”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德艺双馨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下一篇:【倾听“两会”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黄宏:传统艺术进校园对孩子们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