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育界专家专访】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美育给孩子另一种语言
2017-03-20 01:24:24    点击: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专门为她设立“海淀区中小学优秀校长培训基地”,用来培养像她一样优秀的中小学校长。

历史责任,时代机遇

由中国网·美育频道,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等单位共同推出

“两会声音”              

“美育——让学生更美”专题报道,这是继2016年两会特别报道

“两会声音”——“校园舞蹈的春天”系列报道之后的又一次重磅出击              

——让美育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实现人的心灵教育,美育让学生更美,

我们在行动…

QQ图片20170315163226.jpg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专门为她设立“中小学优秀校长培训基地”,用来培养像她一样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知性、睿智、娴雅,是刘可钦给人的第一印象。采访中,她表现出的教育理念、开阔的眼界胸襟、活跃的思维方式,不由得令人暗生钦敬之情。

  

【视频】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长 刘可钦:美育给孩子另一种语言


学校是一座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

有人说,中关村三小是一所3.0版本的学校,也有人说,这所学校被施了“魔法”。刘可钦说,她眼中的好学校,应该是一座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

刘可钦说,“1.0的学校,我们认为它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点,它的教学目标很单一,就是读书、识字、算术;2.0的学校,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的流水线特征,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活动,标准化的考试等等;3.0的学校是基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之上,以及互联网为背景,由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合作,教学上更注重多样的人际交往,以及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校处处是博物馆,处处是舞台,处处是图书馆,处处是教室,处处是孩子喜欢去的地方。”

00019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欣[00_11_06][20170315-160646-4].JPG

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到之处,以及人际关系所在之处。这是3.0学校的一个重要主张,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要学习与人共处、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这是我们设计这样一个学校的初衷。”刘可钦说,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喜欢,他们把学校叫做魔法学院。同时,这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也给师生提供了更多样的空间和选择。

在北京中关村三小,处处是教室,随处可学习:“三室一厅”的三间联通的教室,建立起“班组群”。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级的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成为家庭式的学习基地。通过活动隔断板,折叠或展开,根据学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两个或三个班级自由组合,为大小孩子共同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空间。

“这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不仅与同龄同学共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年龄段学生共同学习。同时,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家庭式合作团队’,共同负责整个‘班组群’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就是要让‘班组群’成为一个家。”刘可钦笑着解释说。

QQ图片20170315163218.jpg

美育给孩子另一种语言

“我认为美育给了孩子另一种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是汉字,也不仅是数学,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多样的语言形式,去认知自己,认知世界。就像是用歌声来抒发隐藏的情绪,用舞蹈传递内心的喜悦,用画笔展现脑海中的世界。这就是美育给孩子的另一种语言,让他对世界的感知更丰富,也让学生的思想更灵动。”刘可钦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美育更不能停留在纯粹的艺术技能培训上,它应该更注重心灵的引导。

刘可钦告诉全国学校美育联盟记者常青藤美育,“我认为中小学的美育,至少应该达到四个方面。第一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每个平凡的一天都有独特的美丽。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打开他的大脑和眼睛,带领他去感知一个多彩的世界,发现每一个平凡的美;第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对学生右脑的开发起到关键作用。人的右脑拥有强大的创造功能,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是表达个性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去表达‘我’眼中的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我’。”

刘可钦认为,“美育的第三个方面,是教给孩子如何表达,我希望美育能够让孩子打开心扉,‘情动则歌,歌动则舞’,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这样他的生活中才会充满情趣。更进一步的说,我们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而创新永远离不开想象。美育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想的天空翱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文化的传承。”刘可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美妙的,不论是诗歌,还是礼仪,都充满了韵味。我想,通过美育让学生对它兴趣,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是教育人应该做到的。

3.jpg

QQ图片20170315164007.jpg

中关村三小民乐亮相美国林肯中心展演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功利

在首都北京,中关村三小是一所知名的小学,在骄人的教育成绩当中,也包含着艺术教育的突出成就。从1994年成立合唱团、2002年获得北京市金帆合唱团称号以来,中关村三小相继成立了管乐团、舞蹈团、行进乐团、民乐团、弦乐团等等,并逐渐在国际、国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的示范校。

但刘可钦并不把获奖作为艺术教育发展的目标。她看重的是如何借包括评剧社、校园剧社等在内的十几个艺术团之力,因时因地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为他们的心灵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现如今,很多家长把艺术特长当做升学的秘密武器,逼迫孩子苦练艺术,对此刘可钦说:“我理解家长的心情,也理解现在的社会现状,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守职业底线,绝不推波助澜。拥有钢琴不等于拥有音乐。要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功利,而是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熏陶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宽阔舞台。”

在刘可钦看来,综合素质的培养决不可能急功近利地获得,身为数学特级教师,她告诫小学家长不必盲目学习奥数,重要的是思考、阅读与体验。艺术教育更是如此,不是强迫孩子们学琴,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熏陶开启心智,全面发展。

“音乐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心智的培养。”刘可钦提出,“音乐课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声音,唱出动听的音乐;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孩子们体悟到,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才能有良好的秩序。这种秩序,不是没有规矩的绝对自由,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完全同一,而是像合唱一样,各个不同的声部共同发出和谐的声音。美,就是和谐。”

4437e616744f18092f380c.jpg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北京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最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蕴含着刘可钦教育的理念,和她一直坚持的初衷。

“现在很多家长、老师代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把孩子放在一个很被动的位置上,这显然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动性。”刘可钦谈到如今教育的一些现象,不禁发出感慨,“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学校特别提出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六年时间里,希望他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学习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仅仅是他的支持者、协助者,以及资源提供者。”

20130426224022-1177517204.jpg

628501507909493550.jpg

刘可钦说,北京中关村三小十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这核心素养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行为能力;第二是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第三是沟通与合作能力;第四是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第五是希望孩子有永远追求包容、规则、公平的能力。“当孩子具备这五种能力之后,就算他离开学校,他的身上也会有良好的底蕴和底色。他能够应付以后不断扩大的人际交往范围,以及面对愈来愈复杂的世界。我们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够携带走的能力,帮助他更好的去生活。”

刘可钦认为,不论在什么样的学校,作为校长的使命和责任都是促进每一个人的成长。“不管在哪,我都会竭尽我的全部力量,去呵护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愿望,去激发每个人成长的动力,我想这是我做教育最原始的初衷。”

436621898349497606.jpg 

【刘可钦  简历】

刘可钦,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中关村三小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第三届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专家。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实践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实践导师。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教育其实很美》《我要成为最佳的我》、《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为学生发展助跑—刘可钦与她的教育实践》等,其中《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入选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首辑20位教育家成长丛书系列。

【视频】美育让学生更美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教育界专家专访】权威教育专家钟秉林:用特色彰显每一所学校
下一篇:【教育界专家专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书法让美育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