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育界专家专访】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 苏叔阳:没有美育,就分不出善恶美丑
2017-03-20 01:31:27    点击:

他的文章世事洞明,彰显名族气节,他的作品独出机杼,令人深思。他潜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多年,培养出无数学子,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众多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就是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苏叔阳。

历史责任,时代机遇

由中国网·美育频道,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等单位共同推出

“两会声音”              

“美育——让学生更美”专题报道,这是继2016年两会特别报道

“两会声音”——“校园舞蹈的春天”系列报道之后的又一次重磅出击              

——让美育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实现人的心灵教育,美育让学生更美,

我们在行动…

 

617023189684671173_副本.jpg

他的文章世事洞明,彰显名族气节,他的作品独出机杼,令人深思。他潜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多年,培养出无数学子,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众多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就是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苏叔阳。
 

【视频】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 苏叔阳:没有美育,就分不出善恶美丑


·苏叔阳如何与电影结缘

记者眼前的苏叔阳,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依然能感受到这位战胜过两次“癌症”病魔的老人,精气神依然十足。话语间的质朴与真诚,让人觉得他对于文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众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面对电影事业的成就,苏叔阳非常谦虚,他经常讲“我不是电影学院出身的,我是高等学校讲中共党史的教员”。对于投身电影事业,就连苏老自己都觉得是个传奇。一个在中医学院教中共党史的老师,怎么和电影结缘的呢?这要归功于从小对文学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学积累。苏叔阳说,北京电影制片厂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他在喜欢的这片热土上施展出光芒。在短短的20年间,苏叔阳写出15部电影剧本,这样高质又高产的编剧,在之前是没有人超越的。

谈到中国电影产业,苏老非常自豪,在他看来,中国人接受电影似乎是天生的,世界上的人都想不到,中国这样一个东方伟大民族,居然有着欣赏电影的天然能力,这也是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幸福之一。

 

111.jpg

136652312.jpg 

·苏叔阳谈美育:美育教育要从小孩子开始

在谈话之间,可以感受到苏老身上有着洋溢着的那份浓厚的电影使命感。他认为一部好的影片,在国内的传播度,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传播程度是最能鉴别一部电影美或者不美的一个标准。谈到美育,苏叔阳认为从小孩子开始,就要进行美育教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美育教育,就会分不出美丑善恶,这样就会对理想的掌握,远不如那些更成熟的文化族群了”。

苏叔阳非常关心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他写一封寄往保定母校的信。他在信中说,非常支持电影美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以及成果。我们中华56个民族,有56种审美的标准,能够认识美,我们就离未来的目标前进了一步,所以对于青少年美学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

中国历来讲究真善美,美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呢? 在苏叔阳看来,美既是客观的,不然就没有审美的对象。同时,美又是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因此,它既有客观存在,也有人主观的判断。美也是未来人类终极社会的一个目标,真善美统一,就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112.jpg

136652317.jpg

·苏叔阳的电影之美

聊起第一部自己参与拍摄的影片《春雨潇潇》,冯老回忆,自己初进北京电影制片厂,手摇放映机看电影的经历,与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当时42岁的苏叔阳进入北影,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对于并不熟悉的电影行业,他只能说是刚刚入门,为了拍摄《春雨潇潇》,苏叔阳和导演丁荫楠前往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想象中的故事发生地杭州,一待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当时的任务就是研究‘春雨’到底是什么味道”。苏叔阳回忆在北影工作的20年,是他人生当中最努力的时候,同样也是最有收获的时候。

在苏叔阳笔下,刻画出很多艺术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很多反应社会现象的著作。比如《夕照街》,他用多样的艺术因素,揭示生活的复杂,将喜剧的幽默和正剧的严肃交叉,让观众在生活的百般风姿中领会影片的严肃主题。可就在拍摄初期,很多人根本不看好这部改编自话剧的影片,就连起初的导演都讲没办法拍。被浇了一头凉水的苏叔阳并不气馁,在自己不断的坚持与努力下,这部影片成为了极具文学涵养的佳作。在电影受到大为好评的30年之后,《春雨潇潇》获得新时期最佳剧本奖,这让苏叔阳格外惊喜,因为电影的美被大家认识,而其中的故事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13.jpg

 

ed2a31b362470382682c471419e2ef0e.jpg

·戏剧传达出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苏叔阳看来,戏剧是可以审视人生的。“现在很多人看不懂京剧,不欣赏京剧,其实最好的戏剧就是京剧。在戏剧中可以看到戏剧之美,也可以在戏剧中受到教育。西方认为人类最理想的戏剧是京剧”,倘若中小学能够引进京剧,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它比话剧更具有艺术性”。

谈起中国京剧,苏叔阳又来了精神,他说中国戏曲是美育非常好的载体,用故事生动的传达出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恩格斯的观点上说,上层建筑当中不容易变动的就是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这是几千年不变的传承。在美育教育中,让孩子们学习到戏剧,能够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这是苏叔阳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114.jpg 

136652314.jpg 

 

【苏叔阳艺术简历】

苏叔阳,河北保定人,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等。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第22课,表达了他对曾教过他的刘老师的思念之情。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中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具有杰出贡献,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范例,《西藏读本》也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视频】美育让学生更美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教育界专家专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美育是时代潮流
下一篇:【教育界专家专访】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校长田琳:从个美、各美到共美才是大美